
![]() |
![]() |
“清风无力屠得热,落日着翘飞上山”,北宋诗人王令在其诗作《暑旱苦热》中,生动写出了夏季的炎热,清风难解热,落日仿佛长了一双翅膀,迟迟不肯下山,还要炙烤大地。诗人想到了昆仑雪、蓬莱山,那里必是清凉世界,不禁心驰神往,然而诗人却说“不能手提天下往,何忍身去游其间”,若是不能带领众人去到那清凉世界,一个人去又有什么意义呢?
人世间,想拥有好东西大都需要“追”,夏天的凉自然也不例外。南宋诗人杨万里曾写过《夏夜追凉》:“夜热依然午热同,开门小立月明中。竹深树密虫鸣处,时有微凉不是风。”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,清新可爱。该诗在艺术处理上有独到之处,它以“夜热依然午热同”起笔,自然而然引出暑热难耐的感受。随后,围绕“追凉”着墨,以淡淡几笔白描式地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。
“追凉”,即觅凉、取凉,但较之“觅”和“取”,“追”更能生动表现对“凉”的渴求。能带来凉意的应该是风吧,可是诗人却写道“时有微凉不是风”。如果读者潜心体会,“静中生凉”才是诗人所要表现的意趣。既然明言“不是风”,那么诗中出现的月光、竹林、树荫、虫鸣,都是为揭示“静中生凉”之理所作的铺垫。如此一来,自然要比直截了当地道出本意更有诗味,也更清秀隽永,引人入胜。
夏天,除了热以外,其实还有别样风光。唐朝诗人高骈的《山亭夏日》写道:“绿树阴浓夏日长,楼台倒影入池塘。水晶帘动微风起,满架蔷薇一院香。”该诗也是一幅有动感的山水画——绿叶茂盛,树荫下显得格外清凉,夏日里白昼比另外几个季节要长,楼台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;微风轻轻拂动如水晶一样的珠帘,而满架的蔷薇散发出一股清香,整个庭院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。尤其是诗的最后一句“满架蔷薇一院香”,为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,充满了醉人的芬芳,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。在绿树阴浓、楼台倒影、池塘水波、满架蔷薇的风景中,更容易使人有清和、清爽之感。这首诗是诗人站立在山亭上,放眼四方后所描绘下来的景致。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,然而当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,却仿佛看到了那个静立在夏日里的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。
对夏日清凉的向往,是不分年龄的。“携扙来追柳外凉,画桥南畔倚胡床”,出自北宋诗人秦观的《纳凉》,描绘了诗人策杖追寻柳树下的凉爽,倚靠胡床享受夏日傍晚的情景。南宋诗人范成大的《夏日田园杂兴·其七》,描写了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:“昼出耘田夜绩麻,村庄儿女各当家。童孙未解供耕织,也傍桑阴学种瓜。”最后一句,说的是孩子们在桑树树荫下学种瓜,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,也透露出儿童对夏日清凉的天然喜爱。
“万瓦鳞鳞若火龙,日车不动汗珠融。”南宋诗人陆游的感受,今天的人们依然能够深有体会。如果你因热而烦,不妨走进古代诗歌的海洋,畅游其间,必然能够收获美好,收获清凉。(林海)